伊川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北依九朝古都洛阳,紧临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伊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历史文化遗址33处,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伊川,因伊河而得名。据传说,龙门西山和东边的香山原来是连在一起的。洪水经常淹没山南的村庄,那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大禹治水时,凿开了此山,疏通了河道伊水才通过两山之谷,滔滔东北流去。

伊川在唐尧时期即称伊侯国,虞舜时期开始称伊川。夏称豫州伊阙地,战国时称伊阙新城,汉置新城县。隋改伊阙县,又改伊川县。民国时期又改自由、平等二县。直到民国二十一年即公元1932年,自由、平等二县才又合并为一个县,称伊川至今。

伊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其中伊川的酒文化可谓是独树一帜。夏代,中华酒祖杜康酿酒于此,开创了华夏酿酒之先河,自此伊川就有了“酒乡”之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代雄才曹操赞美杜康的绝句,勾起人们对杜康的美好回忆和对伊川杜康的无限神往。

除了“酒乡”的称号,伊川还享有“圣贤乡”之名。秦时,孔子九世孙孔鲋在酒后讲学,创伊川教育之首篇;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伊川谱写了清丽壮美的诗篇;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颐在伊川设书院授徒,给后人留下了“程门立雪”的典故;而道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俺以及周易理论的重要代表邵雍也都长眠于伊河两岸。伊川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为中华文明和历史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的圣贤人物。

而在这些名人佳话中,“程门立雪”千百年来被大家广为传颂。这段故事就发生在伊川县鸣皋镇的伊川书院。伊川书院古时称为伊皋书院,名声大振。由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程灏兄弟创办,是中原三大书院之一,也是中国理学的发源地,众多名儒、学者云集于此,英杰辈出。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展现了伊川曾经的璀璨辉煌,而今天,在这方涌动的热土上,勤劳淳朴的伊川人民依然满怀豪情的抒写着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