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如何赏析?

题目:夜雨寄北。在一个雨夜寄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当时诗人在巴蜀,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诗人: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李白、李贺合称“三李”。

诗词:

第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

你问我何时归来?我不知道。

君:您的意思,对对方的尊称。

归期:归家的日期。

开篇破空而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句,已跃然纸上。

诗前留下一大段时间空白的设计非常巧妙,让读者自行脑补友人写信前来,关切询问作者现状,询问作者归期,体现友人对作者的思念和深厚情谊。

这种表现手法深得王维真传。

第二句:巴山夜雨涨秋池。

巴山的夜雨下的深情绵绵,胀满了秋天的池塘。

巴山: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这句通过景物描写告诉友人自己的处离境和心情。离家在外是一层情绪,秋夜是一层情绪,下雨是又一层情绪,涨满秋天的池塘乃又深一层。

此句虽是写景,到短短七字,其中包含的含情绵远悠长,思之神伤,文字难尽其妙,正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

一边剪烛,一边谈心,相互倾诉今天的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这句构思之奇,真是神来之笔。

今日之思念与愁苦之情,却变成未来憧憬的美好时光,带有辩证法的思维,如此一想,则今日之巴山夜雨亦不算苦,反倒显得深情绵绵了。

总结:这首小诗,一改李商隐凄迷朦胧的写作手法,写的明白如话,在时空营造上别具匠心,短短四句,涉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场景,空间上巴山夜雨在第二句和第四句也重复出现,虚实相生,情景交融,何等曲折深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飞花令“夜雨”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凉生中夜雨,病起故山心。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