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一位朋友,他以前做股票亏钱了,然后他发誓不再碰股票。


去年,他在某基金销售网络平台上买了两只基金,手续费就支付了700多元,在银行营业部他也买了两只基金,手续费是1000多元。

我问他:为什么不到这几家基金的官网平台上去购买,因为这样手续费至少可以节省700多元。银行和基金销售平台都是代理机构,肯定要多收一道费用。

或者用股票账户来购买基金,费用也是很低的。为什么要在费用最高的银行和基金销售平台买基金呢?


他的回答是:别的渠道买基金太麻烦。

我笑说:你是不差钱。


他买的基金大多是固收+基金,本月他买的固收+基金又亏了不少钱。亏钱后他才发现固收+基金也是和股票有关系的,固收+基金里的“+”一般都是加的股票!这又能怪谁呢?只能怪他在买入基金前没有好好学习基金的相关知识,买卖基金过于随意了。


其实,他买入了固收+基金后如果能耐心持有几年下去,最终也很难亏钱的。可是他却是个急性子,亏了一二万元以后急忙忙地就赎回了。财不入急门的道理他真的不懂。


前几天他又买了几只基金,名字叫**超短债基金C。我问他:为什么不买超短债基金A?

他居然问我:A和C有区别吗?

我当时就是一个字——晕。


在买基金之前看到基金名称上面有个“C”字,难道不应在买入前花几分钟搞清这个“C”字是什么意吗?很多人平时办事很精明,一到给自己理财时就智商急剧下降。这个“C”字一旦是100年以后再还你本金的意思怎么办?


言归正传。一般来说基金C适合炒短线,基金C都是按天收取费用的,持有时间越长,收取费用越多。基金A一般是只收买入和卖出的费用,中间的持有时间是不收费的。像他这种月入数万的人,平时不可能太急于用钱,没有必要做短线买债券基金C。基金A才是最适合他的选择。


在今年他买的两次基金在事前都没做功课,三五十万元的资金就这么随意的投来投去。普通人在投资理财的时候实际大多都有他这种毛病——过于着急,不做好功课就匆忙入市,结果十有八九最终会损失惨重。


我和他聊天时我突然脑里灵光一闪——他家里不会没有存款吧?

于是我问他有银行存款了吗?结果,确实如我所料。他居然没有存款!

他看似很保守,很注意理财的风险。但是他居然没有存款。要知道50万元以下的存款,银行是包赔的。特别是三年期银行存款的收益率接近4%(前一年的数据),而他买的债券基金去年一年的收益率也不过是3.5%!他投资的债券基金不但收益和三年期定存差不多,而且在理论上还有亏损的风险。


如果是我来理财,我宁可选择风险更小的三年期定存,绝对不会选收益率不高的短期债券基金。当我问他为什么不做三年期定存时,他的回答是:“存款太慢了”。


他的回答再一次暴露了他是理财的门外汉。定期存款的缺点是取用不灵活,但它是一个家庭的必备理财工具。因为它属于无风险理财。短期债券取用再灵活,它也是有风险的!


从我这位朋友身上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在理财上的问题:

1 理财品种过于单一

2 没有定期存款或仅有定期存款

3 理财前不进行学习,缺少理财知识

4 理财心态上过急,不懂得财不入急门


正确的投资理财应当根据家庭的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多品种配置。像我这位朋友家里有孩子很小,还未上学,近几年不急于用钱。完全可以配置20万元的三年期的银行存款或国债,在这个基础上再配置一些基金产品。这样才能有攻有守,才能进退自如。


以我为例,我现在配置的有三年期存款、活期存款、少量货币基金、股票型基金、几份保险、几套房子、少量黄金等等。我知道大多数人由于收入有限,无法做这么多品种的配置,那么至少也应配置定期存款和少量的货币基金。如果我们想未来的生活质量有较大的提升,那么我们至少应配置一些股票型基金或股票。否则,我们的资产很难跑赢物价通胀,我们的资产未来注定只能是慢慢地缩水。


总之,我这位朋友亏钱并不是源于股票投资的风险,他自己缺少投资理财常识才是风险之源。如果再深入分析人们大多缺少投资理财常识的原因就会归结到人性。人性的急功近利和好逸恶劳可能是阻碍人们发财致富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