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恐龙消失在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更早之前,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在二叠纪和三叠纪之间曾被扼杀殆尽……在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类似事件,我们称之为集群灭绝

从化石记录来看,地球生命史上共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的集群灭绝事件,它们分别是4.39亿年前的奥陶纪物种灭绝,3.59亿年前至3.7亿年前的泥盆纪大灭绝,2.51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灭绝,2.01亿年前的三叠纪-侏罗纪大灭绝,以及最著名的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古近纪灭绝

目前,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物种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主流认为,我们的地球正处于一场集群灭绝事件中,也就是地球史上的第六次大灭绝。

然而,一项于近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新研究提出,我们正在经历的也许不是第六次大灭绝,而是第七次。因环境变化而造成的第一次大灭绝事件,发生在5.5亿年前的埃迪卡拉纪,这一时间比科学家先前认为的要早几百万年。


真正的第一次?

埃迪卡拉纪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当时,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复杂的多细胞生命形式。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埃迪卡拉的生物被认为是奇形怪状的。

许多埃迪卡拉动物是可以移动的,但它们不同于现存的任何生物。其中有Obamus coronatus,也就是一种以美国前总统命名的圆盘状生物,以及Attenborites janeae,一种看上去很像葡萄干的卵形生物,它以英国博物学家大卫·爱登堡(David Attenborough)爵士命名。

Obamus coronatus的艺术家重建图。(图/Nobu Tamura, Wiki, CC BY-SA)


这些动物仿佛是地球上第一个进化实验,但它们只持续了大约1000万年。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一点都不长。

那一时期,丧失的生物比例与其他那些集群灭绝事件相当,包括目前正在发生的事件。但问题在于,这到底是不是一场真正的集群灭绝?

部分科学家先前认为,这一现象可以解释为没有收集到确切的数据,或者是动物行为的改变,比如捕食者的到来。为了证明它,必须收集大量数据。此外,与后来的事件不同,这个最早的事件更难以留下切实的记录,因为那些灭绝的生物大多是软体的,它们在化石记录中保存得并不好。

在新研究中,团队记录了几乎所有已知的埃迪卡拉动物的生活环境、体型大小、饮食、移动能力和习惯。他们可以从中观察到动物的空间分布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因此,更多证据表明,那些消失的动物不只是转移到其他地方,或者被吃掉了,而是灭绝了。数据显示了生物数量的切实下降

团队还追踪了生物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率,这种测量表明,氧气水平的下降是造成死亡的原因。简单来说,如果一种生物的这一比率比较高,它就可以获得更多营养,而那些确实活到下一个时代的动物的身体就是以这种方式适应的。

也就是说,环境变化是造成所有埃迪卡拉生物丧失的原因。全世界的海洋在那一时期失去了大量的氧气,少数幸存的物种的身体适应了低氧环境。


环境变化

尽管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氧气水平在这个时代结束时出现了如此急剧下降,但很明显,环境变化可以在任何时候破坏地球上生命的稳定和毁灭。这种变化推动了所有的集群灭绝,包括目前正在发生的灭绝。

生物的成功与我们这颗“暗淡蓝点”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没有什么东西能免于灭绝。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我们更应该意识到那种毁灭性影响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