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他的整个住房,就像一座小小的图书馆,办公室兼卧室的房间里,床上、办公桌上、会客室里,到处都放着自己喜爱的书籍。即使日理万机,公务再繁忙,他都会利用点滴时间看书。

解放后的二十多年里,毛主席从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单位借用的各种书籍多达两千余种,五千多册。

论读书,毛主席绝对称得上最好的教员。作为普通人,或许我们没有办法拥有毛主席那么渊博的知识和如此高超的政治智慧,但我们可以学习毛主席的读书方法,能学习到毛主席的十分之一,何愁过不好这一生?


毛主席的读书精神:心系社会,苦学励志。

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可谓勤学苦读。他常常拿着书本到最热闹的城南门口去看书,无论环境多么嘈杂,他从不理会,旁若无人,只顾埋头苦读。

夜深人静,当同学们都已进入梦乡,他还常常在走廊上或茶炉室的灯光下读书。宿舍熄灯后,他常自备一盏小灯在床上继续看书。

在图书馆自习的半年时间里,他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的,无论严寒酷暑从不间断。中午常常饿着肚子不吃饭,有时候就到街上买几个烧饼充饥。

在一师的五年半求学生涯里,毛主席不仅打下了深厚的学问基础,也磨砺了他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惊人毅力。

毛主席的读书心法:读“有字之书”更要读“无字之书”。

毛主席认为读书重视经世致用,也就是实事求是。他常对同学们讲,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无字之书是指实际的社会。毛主席在读书时,非常重视社会活动。

在一师期间,他曾拉着校友萧子升进行长达一个多月的游学。两人身无分文,只带了一把伞、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靠着做点诗,写几个字送给乡里的土财主,换几个勉强填肚子。一个多月的时间,两人走了九百多里路,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不少乡镇。结交了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等各色各样的人,写了许多笔记。

在护法战争期间,北洋军队溃退经过一师时,毛主席还组织了几百名学生志愿军进行守卫,使长沙免去了一场兵灾。

毛主席向来把“无字之书”看得比“有字之书”更重要,读书不能闭门造车,纸上谈兵,一定要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去解决社会问题。

毛主席的读书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

毛主席读书兴趣十分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的社会科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书无所不读。毛主席一生所读的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书是马克思主义,毛主席从马列主义中寻找治党治国的方法。其中对他影响最深的是《共产党宣言》、考茨基的《阶级斗争》、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这三本书建立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第二类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毛主席十分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他最感兴趣的是历史和文学。在历史方面,他特别重视《春秋》、《左传》、《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在文学方面,他十分钟爱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古典诗词,例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他尤其赞赏屈原的《离骚》。古典小说中毛主席最感兴趣和评价最高的是《红楼梦》,他阅读和收藏的《红楼梦》就有十几个版本。毛主席对现代文学也十分关注,尤其喜欢读鲁迅的作品,十分赞赏鲁迅剖析自己甚于剖析别人的风格。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上,毛主席创造性的提出要辩证对待,提倡“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

第三类书是外来文化中的优秀作品,在一师期间,毛主席阅读了大量的西方名著,有希腊、罗马的古典文艺作品——诗歌、小说进化论,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孟德斯鸠的《法意》、卢梭的《民约论》等。对于外来优秀作品,毛主席提出“古今中外”学习法,学习各国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成果,但不是全部,不能盲目的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讲究“洋为中用”。

在学习方法上,毛主席很推崇“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所谓“动笔墨”,就是读书要经过认真思考和消化,把自己的心得看法写下来,其中包括同意和不同意的地方。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是毛主席多年的读书习惯,他阅读过的书籍总是写满了密密麻麻们的批注。

毛主席雄韬武略,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伟人已离去,但毛泽东思想永垂不朽,《毛泽东选集》是后人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宝贵的精神遗产。我们都应该向毛主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