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有很多参保人对【门诊共济改革】以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金额划入的减少表示强烈的不满,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吃亏了”。

其实,这很正常,因为很多人只看到眼前,而没有看到长远,更没有理解其中的条款。


这么着吧,我就先说本次【门诊共济保障改革】的目的:

就是让如何在不增加企业和参保人缴费负担的前提下享受到更好的医保待遇,并使有限的医保基金发挥更大的保障效应,

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减少【医保个人账户】的约一半资金划入,放入大的【统筹基金】池里,以提升【个人账户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的【统筹基金】主要用于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实现门诊住院待遇水平的统一


首先,我们看为什么要提升个人账户资金的使用效率?难道之前不怎么使用吗?


因为近年来,随着医疗费用高涨、老龄化加剧,各种慢性病高发及报销待遇提高,多地医保基金吃紧,但是却有大量的个人账户资金得不到有效使用而沉淀在那里。


根据《2021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累计结存已超1.1万亿元,占到整个职工医保结余的32.5%。



而且在改革之前,个人账户里的钱只能用于参加职工医保的个人去门诊看小病和药店购药,但不能统筹使用。


这样,医保【个人账户】的资金就会积累得越来越多,并且会出现很多问题:


一是个人账户资金使用范围偏窄,使用效率不高,导致这部分资金没办法被好好利用;

另一个是由于个人账户资金有限,随着当下慢性病患病人群不断增多,对于门诊看病就医的保障能力严重不足……


也就是说,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个人不用的时候,别人也用不了,真正需要门诊医疗保障的人群却得不到更好的保障,也就是不够用,这笔资金积累越来越多,并不利于医疗保障的效率提高。


而与此同时,【统筹账户】的资金过少,这直接导致医保的报销范围和报销金额都受到了极大的局限,大病的保障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就像有关专家所说的,

此次【门诊共济改革】的目标就是为了解决此前参保职工"有病的不够花,没病的用不了"的问题。

把有限的医保基金用活,用在真正需要的就医的人身上,改革后【统筹基金】也会加入门诊互助共济保障中。


所以,减少个人账户资金的划入,是为了增加统筹基金的数额,这些钱用于门诊共济保障。

这样既提升了个人账户资金的使用效率,又能起到“风险共担、互助共济”的作用,让其门诊医疗费用能够获得更多报销。


根据国家的有关文件规定,改革后【门诊共济保障】将覆盖职工医保全体参保人员。

门诊里多发病、常见病和特殊病等过去只能由个人账户直接支付,现在也将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报销范围,报销比例50%起步,此外,费用高、治疗周期长的疾病门诊费用也将逐步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除此之外,参保人可以持医院外配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结算和购药,符合规定的也可用【统筹基金】报销。


举个例子,以便于大家更直观的明白这其中的逻辑:

在广州,一个二级医院的门诊做全麻胃肠镜治疗,总医疗费用是1100元左右。

改革之前,只能对其中的药品费用进行报销,报销金额约200元,个人需要负担900元左右;

改革之后,全部项目均纳入报销范围,以退休职工报销比例计算,可医保报销770多元,个人仅需负担330元左右,个人负担减少了6成多,负担比例大幅下降。


其次,为什么要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实现门诊住院待遇水平的统一。难道之前门诊和住院待遇水平不统一吗?


这里有个数据:

2019年职工医保的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5.8%,居民医保也达到68.8%。但是,基本医保的门诊保障则比较薄弱,成为基本医保制度的短板。

而且,长期以来,我国基本医保制度一直存是坚持“保大”、“保小”也原则,意思是注重大病住院医疗费用的报销,而且在门诊看的病,一般认为是小病,也不允许用统筹基金报销,只能通过个人账户资金报销,而且报销的比例低,这既使得个人账户的资金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同时也造成门诊医疗保障不足。


所以,其实“保大、不保小”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有问题的:

一是门诊疾病不一定费用低,不少门诊疾病医疗费用负担也相当沉重。


二是门诊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往往酿成大病重病。

因此,有关专家建议:

我国基本医保制度应当从重点【保大病、保住院】向【保小病、保门诊】延伸,既保大也保小,补齐门诊保障不足的短板,才能做到门诊和住院保障的统一。



我觉得非常对,而且,刚刚我们也说了,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特殊疾病和常见病越来越高发,这些疾病去医院治疗不一定要住院,在普通门诊治疗就可以了,但它们的治疗费用也还是比较高,个人账户里的那点钱根本应付不了,如果也将这些医疗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就可做到既保大也保小,补齐门诊保障不足的短板,均衡门诊和住院保障,真正做到给有需要的人减轻医疗费用负担。


最后,个人账户里的钱变少了,会吃亏吗,这些钱最后都去了哪里?


其实,表面上看起来,改革后个人账户资金变少了,因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不再计入在职职工的个人账户,个人缴纳的也减少到个人缴费基数的2%划入,所以医保个人账户的钱变少了。

但,它们只是到了统筹基金账户里,而这部分增加的资金就会用来全面提高职工医保的门诊待遇。


总结:

我们要相信,医保作为一项重大民生保障制度,其改革不管以何种方式,都是为了更好地为参保人提供保障

而在这次【门诊共济改革】之后,参保人会在看病就医中逐渐感受到:报销范围扩大了,门诊报销比例提高了,可选择的定点医院增加了,门诊看病就医花钱更少了……

当然,这些变化只有参保人因病就医时才能体会到,在时间上有一定的滞后性,与眼前明显的个人账户资金减少来说,确实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吃亏”的错觉。